第124章 缩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只是柳全取了一些黄豆出来而已。
如今回家天色还没到傍晚,芳娘不等坐下歇歇气,立时便将空间里头装钱的大塑料箱子取了出来。
一家人清点到点灯,才分出了本地通行的“安平钱”,和一堆花里胡哨的各色其他钱币。
他家前一遭卖茧所得尚余三十八贯零八百余枚钱币,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不是安平钱。
其中被屠户称为“错钱”的,是两种比“安平钱”略小一圈而轻薄的钱币,一种上用的模仿安平钱币的篆书,一种压根不铸字。
另还有两三种钱币,重量、大小、纹样都略有不同,柳全与芳娘也说不清楚那究竟是不是正常的钱币。
在过去,他们一家人得到钱币的机会少而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实物作为交换媒介。
就像在现代社会也有假币一样,不是天天摸钱经常点数的人,骤然一下遇到仿造的钱币很可能就会错认。
但是在这里,大靖朝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假币”,像屠户所言的错币更多所指的是私人铸币。
它们在民间,竟然能够与过去的官方铸币一样流通。
之前柳奕已经知晓,这个朝代的百姓普遍使用的大多还是前朝铸币,因为朝廷本身没有发行官方货币。
流通的货币不足,又总归不能够没有钱币,这就造成了私家富户,只要有那个能力,想造钱币就开炉坊私铸。
甚至,私人铸币,竟不算违法犯罪……
最后算来,连上柳奕的一百钱,她家的一季蚕茧收入,瞬间便缩水到只有二十九贯多不足三十贯。
在九贯多的“杂币”里,那两种所谓的“错钱”就有将近七贯,实际只当两贯。
余下两千多枚其他钱币,他们还根本不知道具体值几个安平钱。
也就是说,当时她家卖出应作五万四千钱的干燥蚕茧,实际到手的收入,只有三万并一两八成新的鸡公车,加上那段半残次布料。
竟然被对方坑了至少三成。
而且现今的钱币益发地不值钱了,按当时的三十六石粮食,如若放在现在,实价应值五万八千钱。
到目前为止,做这一笔“生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们一家已经净亏了至少十一石粮食。
折合成钱币,则越亏越多……
在这个一文钱难道英雄汉的时代,要是放在过去的柳家人面前,一个月亏损一两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只是柳全取了一些黄豆出来而已。
如今回家天色还没到傍晚,芳娘不等坐下歇歇气,立时便将空间里头装钱的大塑料箱子取了出来。
一家人清点到点灯,才分出了本地通行的“安平钱”,和一堆花里胡哨的各色其他钱币。
他家前一遭卖茧所得尚余三十八贯零八百余枚钱币,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不是安平钱。
其中被屠户称为“错钱”的,是两种比“安平钱”略小一圈而轻薄的钱币,一种上用的模仿安平钱币的篆书,一种压根不铸字。
另还有两三种钱币,重量、大小、纹样都略有不同,柳全与芳娘也说不清楚那究竟是不是正常的钱币。
在过去,他们一家人得到钱币的机会少而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实物作为交换媒介。
就像在现代社会也有假币一样,不是天天摸钱经常点数的人,骤然一下遇到仿造的钱币很可能就会错认。
但是在这里,大靖朝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假币”,像屠户所言的错币更多所指的是私人铸币。
它们在民间,竟然能够与过去的官方铸币一样流通。
之前柳奕已经知晓,这个朝代的百姓普遍使用的大多还是前朝铸币,因为朝廷本身没有发行官方货币。
流通的货币不足,又总归不能够没有钱币,这就造成了私家富户,只要有那个能力,想造钱币就开炉坊私铸。
甚至,私人铸币,竟不算违法犯罪……
最后算来,连上柳奕的一百钱,她家的一季蚕茧收入,瞬间便缩水到只有二十九贯多不足三十贯。
在九贯多的“杂币”里,那两种所谓的“错钱”就有将近七贯,实际只当两贯。
余下两千多枚其他钱币,他们还根本不知道具体值几个安平钱。
也就是说,当时她家卖出应作五万四千钱的干燥蚕茧,实际到手的收入,只有三万并一两八成新的鸡公车,加上那段半残次布料。
竟然被对方坑了至少三成。
而且现今的钱币益发地不值钱了,按当时的三十六石粮食,如若放在现在,实价应值五万八千钱。
到目前为止,做这一笔“生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们一家已经净亏了至少十一石粮食。
折合成钱币,则越亏越多……
在这个一文钱难道英雄汉的时代,要是放在过去的柳家人面前,一个月亏损一两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