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再开个木炭作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不用不用,也就一点小风寒,喝点生姜水就好了。”张宛娘忙道,她才不要喝那苦不拉几的汤药。
“我们还是赶紧说正事吧,我是不是得把绣铺给张罗起来了?”
这些天,她们一直忙着做各种绣品,也积累了不少成品可以拿去卖了。
羽绒服什么的,甚至都不是她们做的,只要会做衣服的,做一做就都还不错,只不过用的布料不少是她们绣了花样的。
因而这些羽绒服里有一半都是有图案和样式的,另一半穿在里面当内衬的则以简单舒适为主。
“当然,娘,我说真的,务必尽快!能有多快就有多快,这绝对是我们的一次大好机会!”
花青颜目光灼灼,好似有凛冽之色在其中流动,让人心惊,又不禁生出激动。
京城物价飞涨,其中的暴利就是他们如今生意大赚的一个契机。
如今第二个契机再次降临,她怎么能眼睁睁错过,不牢牢抓住?
“而且,不仅仅羽绒服……”既然知道京城会变得极其寒冷,虽然京城本地人士已经适应了。
但不代表他们不会向往和渴望变得更舒服一些。
“那我们现在应该做点什么?”张宛娘满脑子的想法,却一时理不清,有些着急起来。
“先找个铺子租下来,我也得找个村子。”
“娘,你要干啥?”听她这么说,刚从外面走进来的顾双淮顿时就兴奋了起来。
“我要找个老实可靠的村子,然后开作坊,做木炭生意,最好有大片林木资源的,或者依靠大山、有树林在旁的。”
毕竟做木炭,必然离不开木头,甚至是大量巨量的木头,而有这样的林木资源在身边,取用也方便得多。
就算不方便,也就费一些运输买卖的功夫,总之找到一个可靠的人员聚集地才是最重要的。
“娘,如果是你说的这样的话,我知道有个村子非常不错。”
“他们其实早年是逃荒而来的,但朝廷没怎么管他们,他们就只能抱团取暖,也没什么良田,只能不断地靠自己开荒山,种树卖果子,勉强饱腹。”
“嗯?”花青颜诧异,“你怎么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
“少夫人,这是我们和二小少爷一起去李家庄买鸡蛋时路上遇到的。”那名经常陪他们跑乡下的护卫说道。
“那里实在太偏僻了,大片都是树林,家家户户也住得比较稀疏,因为地段不好,只能在一些可以住人的地方搭房子。”
顾双淮紧跟着道:“虽然他们邻里之间隔得比较远,但还挺团结的,不过这也是我们无聊时跟人聊天时才知道的。”
“只了解他们很穷很穷,不怎么跟外面的人打交道,外面人也不怎么看得起他们。”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试试,就是不知他们为人怎么样。”花青颜若有所思。
虽然这看起来就像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来,但她也不会为了图方便省事就草草了事。
还得仔细勘察好了,她这项生意才能做大做强,而这门生意一旦做大了,也绝对不可小觑!
京城里早有各种木炭生意,甚至卖给富贵人家更贵的银丝炭也有不少人做。
但也正因如此,供给普通百姓家的几乎没有。
因为他们买不起,因为做木炭的那些作坊成本太高,也不可能降低价钱去卖给普通人。
故而他们的木炭数量并不多,乃至可以称之为稀少,哪怕富贵人家也不是时刻都能用得起的。
但若是花青颜的木炭生意顺利开展下去,那必然会带来改革性的变化——
不仅能让权贵人家痛痛快快地用木炭,甚至能让普通的小老百姓也有木炭可用!
“不用不用,也就一点小风寒,喝点生姜水就好了。”张宛娘忙道,她才不要喝那苦不拉几的汤药。
“我们还是赶紧说正事吧,我是不是得把绣铺给张罗起来了?”
这些天,她们一直忙着做各种绣品,也积累了不少成品可以拿去卖了。
羽绒服什么的,甚至都不是她们做的,只要会做衣服的,做一做就都还不错,只不过用的布料不少是她们绣了花样的。
因而这些羽绒服里有一半都是有图案和样式的,另一半穿在里面当内衬的则以简单舒适为主。
“当然,娘,我说真的,务必尽快!能有多快就有多快,这绝对是我们的一次大好机会!”
花青颜目光灼灼,好似有凛冽之色在其中流动,让人心惊,又不禁生出激动。
京城物价飞涨,其中的暴利就是他们如今生意大赚的一个契机。
如今第二个契机再次降临,她怎么能眼睁睁错过,不牢牢抓住?
“而且,不仅仅羽绒服……”既然知道京城会变得极其寒冷,虽然京城本地人士已经适应了。
但不代表他们不会向往和渴望变得更舒服一些。
“那我们现在应该做点什么?”张宛娘满脑子的想法,却一时理不清,有些着急起来。
“先找个铺子租下来,我也得找个村子。”
“娘,你要干啥?”听她这么说,刚从外面走进来的顾双淮顿时就兴奋了起来。
“我要找个老实可靠的村子,然后开作坊,做木炭生意,最好有大片林木资源的,或者依靠大山、有树林在旁的。”
毕竟做木炭,必然离不开木头,甚至是大量巨量的木头,而有这样的林木资源在身边,取用也方便得多。
就算不方便,也就费一些运输买卖的功夫,总之找到一个可靠的人员聚集地才是最重要的。
“娘,如果是你说的这样的话,我知道有个村子非常不错。”
“他们其实早年是逃荒而来的,但朝廷没怎么管他们,他们就只能抱团取暖,也没什么良田,只能不断地靠自己开荒山,种树卖果子,勉强饱腹。”
“嗯?”花青颜诧异,“你怎么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
“少夫人,这是我们和二小少爷一起去李家庄买鸡蛋时路上遇到的。”那名经常陪他们跑乡下的护卫说道。
“那里实在太偏僻了,大片都是树林,家家户户也住得比较稀疏,因为地段不好,只能在一些可以住人的地方搭房子。”
顾双淮紧跟着道:“虽然他们邻里之间隔得比较远,但还挺团结的,不过这也是我们无聊时跟人聊天时才知道的。”
“只了解他们很穷很穷,不怎么跟外面的人打交道,外面人也不怎么看得起他们。”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试试,就是不知他们为人怎么样。”花青颜若有所思。
虽然这看起来就像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来,但她也不会为了图方便省事就草草了事。
还得仔细勘察好了,她这项生意才能做大做强,而这门生意一旦做大了,也绝对不可小觑!
京城里早有各种木炭生意,甚至卖给富贵人家更贵的银丝炭也有不少人做。
但也正因如此,供给普通百姓家的几乎没有。
因为他们买不起,因为做木炭的那些作坊成本太高,也不可能降低价钱去卖给普通人。
故而他们的木炭数量并不多,乃至可以称之为稀少,哪怕富贵人家也不是时刻都能用得起的。
但若是花青颜的木炭生意顺利开展下去,那必然会带来改革性的变化——
不仅能让权贵人家痛痛快快地用木炭,甚至能让普通的小老百姓也有木炭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