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希腊的罗马之路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教育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腊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亚美尼亚人,埃及人,高卢人等等民族。

  奥斯曼帝国民族数量也是数目繁多,至于宗教,犹太教,ysl教,基督教,以及各个宗教中不同的流派。

  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得巴尔干半岛民族混杂,宗教信仰混乱。

  由于长时间处于多民族帝国的统治下,帝国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自然需要削弱各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例如古罗马(东罗马)扶持基督教,奥斯曼土耳其推崇ysl教。

  因此在巴尔干半岛这块土地上,民族的融合几乎时时刻刻在进行着。

  比如在7到11世纪,在阿拉伯半岛的msl眼中,那些信仰东正教的人,就是罗马人,他们也不分什么希腊人,斯拉夫人或者是日耳曼人。

  此外,巴尔干半岛多山的地理状况,将地面隔离,肢解的支离破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交流更加不便。

  那些生活在偏僻的山中的居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己的方言来彼此沟通,又是文盲,根本没有文字。

  想想看,奥斯曼土耳其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官方或者是传教还是使用阿拉伯语。

  同化能力就更弱了。

  表意文字,比如汉字,哪怕是发音不同,但是对应的汉字是相同的,一般认为是说同一种语言。

  比如粤语、闽南语和北方的方言,发音差异非常大,大家还是认为这是同一种语言。

  但是表音文字就不同了,如果人们发音不同,严格来说,就不是同一种语言了。

  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了巴尔干半岛,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民族。

  在长期的多民族帝国统治中,一些人丧失了本身的民族认同感。

  所以,在巴尔干半岛,除了那些民族特征异常明显的人,比如他们说斯拉夫语,或者说希腊语,会非常肯定地说我是希腊人,或者斯拉夫人外,不少人不能清楚辨别出自己的民族。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如果这样的人,接受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