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章 好面子的黄步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王杲是正德九年进士,山东兖州府济宁州汶上县人。这个人赵期昌不陌生,因为王杲的官声是极好的,是山东百姓都传颂的一个人。

若是可以,山东人都希望王杲来当山东巡抚,造福家乡。

论关心民间疾苦,满朝诸公中,赵期昌就知道王杲与欧阳必进这两个人不错,用行动来表示对民间百姓的爱护。

王杲这个人下放为知县因为政绩出众而被提拔为御史,去陕西边陲监管茶马生意,而嘉靖皇帝又派宦官过去监督,因宦官骚扰地方,王杲就进行了反对。

而后回到中枢又反对嘉靖给苏州织造派遣宦官,但本人能力操守摆在那里,几次反对嘉靖,嘉靖依旧升他的官,基本上每三年一升调,不到五十岁王杲就成了左副都御史。

几年前河南发生大面积旱灾,王杲以户部右侍郎身份下派总督救济工作,活民无数。故而,河南与山东兖州府、济南府西部的百姓都非常的崇敬王杲,多给他立生祠。

赵期昌只知道王杲干过左副都御史和户部尚书,还不清楚现在王杲现在的身份,在今年七月时王杲又升官了,成了副总宪,即右都御史这个御史系统二把手,兼任户部尚书,因国库匮乏问题,亲自跑到两淮去监督盐运工作。

因为河道缺乏修缮,导致漕运虚耗、成本上升,朝廷缺钱等着盐税用,所以王杲大权在握管的十分全面。

在七月时若对朝中大佬进行排序,论影响力,文官体系中第一自然是首辅夏言,其次就是严嵩一党,再次就是南京留守兵部尚书,这南京这边若北京不出事,基本上也没什么用。

去掉南京这边的百官,总督盐运、漕运、河道工作的王杲可谓是仅次于夏言、严嵩的第三人。其次才是地方督军要员,如曾铣、翁万达之流。

朝中的争斗,赵期昌缺乏太多信息很难判断出什么,但王杲倒台,也让他感觉莫名其妙。其实若算殃及池鱼,王杲才是最大的那条鱼。

朝中进行的复套计划,已经随着嘉靖突然的改变主意而演变成支持复套的夏言与严嵩一党的斗争,先锋战就集中在两淮方面,正管这事的王杲,又是户部尚书,还是支持复套的王杲,被夏言、严嵩合起来一起弄下台,必然有其原因。

原因太简单,王杲很多次不给嘉靖面子上了黑名单是一个原因;其次王杲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官声又是极好,一旦入阁会对夏言、严嵩造成威胁。

而王杲支持复套不假,支持的复套,不是支持首辅夏言,这是本质区别;而王杲亲自跑到两淮去监督,为的还是补充国库,国库是什么?这是军费,王杲跑去两淮是去筹集军费的。

王杲又自持名声清白,与严嵩一党不对付,也不鸟夏言,于是就成了眼前这种第一、第二势力联手打垮第三势力的格局。

而彭黯呢,作为夏言、严嵩的江西老乡,他请赵期昌剿灭黄步云,不是为夏言、严嵩做事,而是为了保护王杲。

很多事情赵期昌不知道,如锦衣卫来的人,的确是拿了刑科的驾帖走的是正规路子,可他们这回代表的意志是陆炳,陆炳要救王杲。

而黄步云这个人是纵横曹濮之间的大盗,曹濮之地古有彭越这种大盗,小说中又是梁山的根据地所在。这就是一个大贼窝,山东、北直隶、河南活不下去的人,就会跑到这边去落草,源源不断的出产各种盗匪。

黄步云就是河南人,受王杲活命之恩,已经在江湖上放出话,他要劫囚车,给王杲一个说话自辩的机会!

就连三法司都断定王杲贪污一事是冤枉的,可王杲还是倒台,这已经不是贪污不贪污的问题。真让黄步云接近囚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