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又招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他是巡抚,要考虑全面,不是左右布政使,只需要颁布政令,不去细究政令贯彻效果。
这才是他拖着不见赵期昌的原因所在,赵期昌是以上报军功,以公务为理由来拜见他的。彭黯现在需要一个可以缓冲的人物,然后再以私宴的方式见赵期昌,将矛盾范围缩小。
矛盾是根本性的,是我要该我的,你却违背常理而不给,这怎么缩小?
缩小他彭黯的矛盾就行了,其他矛盾负担,只能找赵期昌来扛。即转移捕倭军对他的怨气,让赵期昌来消化这股怨气。可赵期昌愿意么?不愿意也要想法子让赵期昌愿意,这就是彭黯拖延的全部原因所在。
而这个过程中,彭黯毫无焦虑,反倒满怀信心充满耐心。他觉得,这是一次对赵期昌这类桀骜将领的磨练,就跟熬鹰、驯狗一样,是一个缓慢、长期性,充满乐趣的过程。
至于充当缓冲的人物,彭黯越过了赵鼎明,找张茂父子去给赵期昌做工作。张茂父子不行,还有赵鼎明可以用,再不行就把朱应奎拉过来,作为一省巡抚,他彭黯大权在握,根本不缺棋子。
只要合适,有必要,他手里流出去的一点油水,能吸引无数的棋子。
而张茂,对于彭黯的授意,非常乐意接受。
与往常几次一样,张茂关心赵期昌领军过程,询问方方面面,赵期昌也怀着学习态度,一五一十讲述领兵过程中的大小事务。张茂不时点出不妥当,可以改进手段的地方,这是一次赵期昌战后的总结、学习、积累经验的交谈。
也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经验传承的重要渠道。将门之所以为将门,高门之所以为高门,除了大量的财产、知识储备外,还有世代积累的人脉,长辈与晚辈之间传承的种种手段、认知理念,都是其传承核心所在。
而张家、赵家,此时已开始积累财产、知识,缺的就是人脉,和门风传承体系。
门风、家风、学风这类风气、氛围能塑造改变、升华一个人的性格、才能。而性格决定命运,才能决定高低。
自幼生活环境的风气、气氛是极为重要的,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某些地方人都爱经商,有的地方的人喜欢读书,有的地方的人喜欢参军。
富裕之地的人经商是常态,因为风气影响,贫瘠地方的人扎推经商也从生活的不得已,变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风气。
一地风气如此,小一点的一个家族也是如此。
有良好的门风,即便家道中落,后辈子弟也不会甘于平凡,有一颗百折不挠的上进之心。
当然,也有很多坏例子,一样是贫瘠之地,有的地方的人就是过着打工吃力气饭,有一日是一日的生活,也放不下脸面去做小商小贩这类营生。
张茂听着赵期昌与黄步云交战的过程,不由皱眉沉思,感叹道:“骑马铳手,边军都少见,想来黄步云吃了个大亏。”
赵期昌颔首:“是,丈人说到点子上了。当时轻骑突进,曹濮之地多世匪,我部若不能一举成擒,势必陷入各路匪众围攻。这也是没法子的法子,为了行军神速先手制敌,不得不抛弃步军;又担心骑军打不过黄步云部精骑,导致奇袭、合围失败。小婿这才使了一招不是法子的法子,未曾想效果不错,一轮齐射还未接敌,就将黄步云部击溃,当场射杀六骑。”
分兵进剿黄步云时,对面可能突围而出,赵期昌这边骑军携带火铳作为一种后备打击力量。毕竟论骑射,捕倭军马队差黄步云所部精骑太多。
虽然十倍于敌,可你不熟悉地形,没有群众基础,一旦让对方突围,追都追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他是巡抚,要考虑全面,不是左右布政使,只需要颁布政令,不去细究政令贯彻效果。
这才是他拖着不见赵期昌的原因所在,赵期昌是以上报军功,以公务为理由来拜见他的。彭黯现在需要一个可以缓冲的人物,然后再以私宴的方式见赵期昌,将矛盾范围缩小。
矛盾是根本性的,是我要该我的,你却违背常理而不给,这怎么缩小?
缩小他彭黯的矛盾就行了,其他矛盾负担,只能找赵期昌来扛。即转移捕倭军对他的怨气,让赵期昌来消化这股怨气。可赵期昌愿意么?不愿意也要想法子让赵期昌愿意,这就是彭黯拖延的全部原因所在。
而这个过程中,彭黯毫无焦虑,反倒满怀信心充满耐心。他觉得,这是一次对赵期昌这类桀骜将领的磨练,就跟熬鹰、驯狗一样,是一个缓慢、长期性,充满乐趣的过程。
至于充当缓冲的人物,彭黯越过了赵鼎明,找张茂父子去给赵期昌做工作。张茂父子不行,还有赵鼎明可以用,再不行就把朱应奎拉过来,作为一省巡抚,他彭黯大权在握,根本不缺棋子。
只要合适,有必要,他手里流出去的一点油水,能吸引无数的棋子。
而张茂,对于彭黯的授意,非常乐意接受。
与往常几次一样,张茂关心赵期昌领军过程,询问方方面面,赵期昌也怀着学习态度,一五一十讲述领兵过程中的大小事务。张茂不时点出不妥当,可以改进手段的地方,这是一次赵期昌战后的总结、学习、积累经验的交谈。
也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经验传承的重要渠道。将门之所以为将门,高门之所以为高门,除了大量的财产、知识储备外,还有世代积累的人脉,长辈与晚辈之间传承的种种手段、认知理念,都是其传承核心所在。
而张家、赵家,此时已开始积累财产、知识,缺的就是人脉,和门风传承体系。
门风、家风、学风这类风气、氛围能塑造改变、升华一个人的性格、才能。而性格决定命运,才能决定高低。
自幼生活环境的风气、气氛是极为重要的,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某些地方人都爱经商,有的地方的人喜欢读书,有的地方的人喜欢参军。
富裕之地的人经商是常态,因为风气影响,贫瘠地方的人扎推经商也从生活的不得已,变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风气。
一地风气如此,小一点的一个家族也是如此。
有良好的门风,即便家道中落,后辈子弟也不会甘于平凡,有一颗百折不挠的上进之心。
当然,也有很多坏例子,一样是贫瘠之地,有的地方的人就是过着打工吃力气饭,有一日是一日的生活,也放不下脸面去做小商小贩这类营生。
张茂听着赵期昌与黄步云交战的过程,不由皱眉沉思,感叹道:“骑马铳手,边军都少见,想来黄步云吃了个大亏。”
赵期昌颔首:“是,丈人说到点子上了。当时轻骑突进,曹濮之地多世匪,我部若不能一举成擒,势必陷入各路匪众围攻。这也是没法子的法子,为了行军神速先手制敌,不得不抛弃步军;又担心骑军打不过黄步云部精骑,导致奇袭、合围失败。小婿这才使了一招不是法子的法子,未曾想效果不错,一轮齐射还未接敌,就将黄步云部击溃,当场射杀六骑。”
分兵进剿黄步云时,对面可能突围而出,赵期昌这边骑军携带火铳作为一种后备打击力量。毕竟论骑射,捕倭军马队差黄步云所部精骑太多。
虽然十倍于敌,可你不熟悉地形,没有群众基础,一旦让对方突围,追都追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