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械斗隐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周是问立刻激动了,白庆丰还当是什么事,以周是问革名秀才的身份,在士林看来依旧是自己人,参加新年诗会,自然不是问题。
但对周是问而言,这是本质变化,这是赵期昌给他铺路,让他去结识登州士子,让他代表赵期昌去结识!
不是没有秀才之类的要来军中历练,赵期昌一直没点头,他的确需要一些文人处理文案工作,可军中文案工作并不多,稍稍有过经商背景的军官子弟就能胜任。
他缺的是参赞军机的参谋人选,这种人不好找。而现在来投奔他的士子,纯粹就是来走过场镀金来的,没几个务实、能吃苦肯钻研兵法。
打发白、周二人,赵期昌想到乡野炽烈的械斗,也有些头大。淹死的多是会水的,被打死的也多是能打的。虽然械斗中损失的青壮都是他看不上的劣质兵员,可年年都有折损,不是这边打,就是那边打。
这么私斗而死,他觉得很不是个事。说的再差,终究是一条人命。
或许,应该改个方式,创造一个平台给地方强力宗族宣泄。
这类宗族械斗,登州府还不严重,毕竟多卫所,有军法压着。就是不严重,赵期昌也没少听说这类事情。就连七郎的生父,他的堂叔,生前就靠宗族械斗扬名,靠着能打能拼,娶了个婆娘。
而平度州那边,环境更恶劣,多是山民,械斗起来格外凶狠。潍县那边落脚的江湖人多,多又怎么样?还不是去了平度州要夹着尾巴做人?
一些武风炽烈的村庄,过往的镖车都不敢插旗,静悄悄的走。他们打出的旗号不顶事,打出来平白惹人。
而回到家中的戚继光,脸色垂着,阴郁沉思。
王氏与侍女绿裳端着饭菜进来,见他那模样,也是心里不痛快:“夫君,何事如此愁眉?”
戚继光缓缓扭头,眼皮子翻了翻,正要摇头,见王氏脸要变色,忍不住长叹:“赵三儿不厚道,在黄县请咱吃了一顿饭。还当他是好意,结果秋戍班军人人都知道了捕倭军要扩编,军心让他搅散了。想着,这心里不痛快,就想揍这小子一顿。”
王氏听了呵呵做笑:“小赵兄弟也是为你好,这捕倭军啊,是巡抚器重的军队。夫君会练军,这批班军给小赵兄弟就是了。他呀,是怕你不给,没来由的得罪巡抚。”
戚继光还是摇头:“话虽如此,可这小子有啥话不能明着说?这事儿不地道……娘子,怎么说起赵三好话来了?”
王氏落座,扬扬脑袋示意北边,笑着:“这不是新来的吴知府要修北外城市肆?当时小赵领军在外,进剿大盗黄步云。小赵撤军回来,府里给小赵分了两块地基,你猜小赵怎么说?”
戚继光摇头,强笑道:“这……我如何能知?”
王氏颇有感慨,道:“这世道,就是个人走茶凉的世道。夫君在外吃苦,谁又惦记夫君这个卫掌印?小赵回来,当时就问张知县,问你戚掌印分到几处,张知县说没有。小赵当时就翻脸了,说不给咱家里分一块地基,他一块也不要。这不,府里硬是挤出一块地基给了咱家里。”
戚继光还不知道这个事儿,眨眨眼:“那娘子怎不在信中提及?咱也好当面道谢,这事儿做的……”
王氏微笑着,眯眼:“在外,你是一家之主。夫君不在家里,小赵这好意,我这管内事的也不好收。地契就在府衙门放着,夫君这个做主的回来,去拿不迟。终究这么大的人情,是戚家欠赵家的,我怎么能做主呢?”
第(3/3)页
周是问立刻激动了,白庆丰还当是什么事,以周是问革名秀才的身份,在士林看来依旧是自己人,参加新年诗会,自然不是问题。
但对周是问而言,这是本质变化,这是赵期昌给他铺路,让他去结识登州士子,让他代表赵期昌去结识!
不是没有秀才之类的要来军中历练,赵期昌一直没点头,他的确需要一些文人处理文案工作,可军中文案工作并不多,稍稍有过经商背景的军官子弟就能胜任。
他缺的是参赞军机的参谋人选,这种人不好找。而现在来投奔他的士子,纯粹就是来走过场镀金来的,没几个务实、能吃苦肯钻研兵法。
打发白、周二人,赵期昌想到乡野炽烈的械斗,也有些头大。淹死的多是会水的,被打死的也多是能打的。虽然械斗中损失的青壮都是他看不上的劣质兵员,可年年都有折损,不是这边打,就是那边打。
这么私斗而死,他觉得很不是个事。说的再差,终究是一条人命。
或许,应该改个方式,创造一个平台给地方强力宗族宣泄。
这类宗族械斗,登州府还不严重,毕竟多卫所,有军法压着。就是不严重,赵期昌也没少听说这类事情。就连七郎的生父,他的堂叔,生前就靠宗族械斗扬名,靠着能打能拼,娶了个婆娘。
而平度州那边,环境更恶劣,多是山民,械斗起来格外凶狠。潍县那边落脚的江湖人多,多又怎么样?还不是去了平度州要夹着尾巴做人?
一些武风炽烈的村庄,过往的镖车都不敢插旗,静悄悄的走。他们打出的旗号不顶事,打出来平白惹人。
而回到家中的戚继光,脸色垂着,阴郁沉思。
王氏与侍女绿裳端着饭菜进来,见他那模样,也是心里不痛快:“夫君,何事如此愁眉?”
戚继光缓缓扭头,眼皮子翻了翻,正要摇头,见王氏脸要变色,忍不住长叹:“赵三儿不厚道,在黄县请咱吃了一顿饭。还当他是好意,结果秋戍班军人人都知道了捕倭军要扩编,军心让他搅散了。想着,这心里不痛快,就想揍这小子一顿。”
王氏听了呵呵做笑:“小赵兄弟也是为你好,这捕倭军啊,是巡抚器重的军队。夫君会练军,这批班军给小赵兄弟就是了。他呀,是怕你不给,没来由的得罪巡抚。”
戚继光还是摇头:“话虽如此,可这小子有啥话不能明着说?这事儿不地道……娘子,怎么说起赵三好话来了?”
王氏落座,扬扬脑袋示意北边,笑着:“这不是新来的吴知府要修北外城市肆?当时小赵领军在外,进剿大盗黄步云。小赵撤军回来,府里给小赵分了两块地基,你猜小赵怎么说?”
戚继光摇头,强笑道:“这……我如何能知?”
王氏颇有感慨,道:“这世道,就是个人走茶凉的世道。夫君在外吃苦,谁又惦记夫君这个卫掌印?小赵回来,当时就问张知县,问你戚掌印分到几处,张知县说没有。小赵当时就翻脸了,说不给咱家里分一块地基,他一块也不要。这不,府里硬是挤出一块地基给了咱家里。”
戚继光还不知道这个事儿,眨眨眼:“那娘子怎不在信中提及?咱也好当面道谢,这事儿做的……”
王氏微笑着,眯眼:“在外,你是一家之主。夫君不在家里,小赵这好意,我这管内事的也不好收。地契就在府衙门放着,夫君这个做主的回来,去拿不迟。终究这么大的人情,是戚家欠赵家的,我怎么能做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