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宋之天玑动李宪萧姵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5章 最后的挣扎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金兵第一次进攻汴梁城,张叔夜三万青州军在胙城一触即溃。他给自己寻找的失败原因,是因为被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金兵第二次围攻汴梁城,张叔夜的十万大军一夜崩溃。他给自己寻找的原因,是因为新兵训练的时间太短。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大宋君臣压根儿就不关心百姓死活,导致民心尽失,兵无斗志。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大宋年间,是老百姓灾难最深重的时期,所以也是大起义最多的朝代。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三月,大宋立国仅仅两年时间,就爆发了绵州士兵起义。

从那时起,到北宋灭亡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先后爆发数十次大起义。

尤其是方腊起义、杨江起义、张迪起义、高托天起义,不仅规模最大,而且直接敲响了北宋的丧钟。

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闰三月,张福、莫简领导红巾队起义。嘉定十六年(1223),蒋宗、杨德起义。理宗绍定元年(1228),陈三枪和张魔王起义,敲响了南宋灭亡的丧钟。

两宋年间,平均三到五年爆发一次大起义,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重,君为轻”的真理,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历朝历代最好的注脚,大宋朝也成为华夏历史最好的反面教材。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可惜大宋君臣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条兵法原则,都认为百姓是可以随意捕杀的对象。

即便百姓迫于压力暂时忍怒不言,并不代表老百姓心甘情愿受奴役,不过是在心中酝酿更大的怒火,然后变成一座可以毁灭一切的火山。

“民可使道之,不可使智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是孔老二的名言,也是大宋君臣每天之乎者也的理论基础。

大宋君臣从来是把老百姓当作予取予求的对象,朝廷更不会主动和老百姓说清楚自己的意图。

加上朝中君臣绝大部分都想投降,担心老百姓把他们撕成碎片,所以就更加不会说出心里话。

城外剧战正酣,城中的投降行动却没有一刻稍停,金人使者往来期间,让城中百姓怀疑城外奸细混入,自然是群情激愤,把他们抓起来斩首示众的例子,不可胜数。

枢密承旨王健,奉命带领十多人给金营押送牛羊,在返回城的时候,因为里面有几个金使,京畿弓手(警察)尹奇怀疑他们是敌人奸细,于是下达了全歼的命令。

殿帅王宗濋亲自带兵全城收捕尹奇等数十人,顿时造成京城第三次暴动。王宗濋一口气杀了近百领头者,才算暂时平息此事。

尹奇杀害王健等人当然错了,但是王宗濋杀尹奇难道就对了?

大宋君臣其实都心里有数:饥寒交迫之下,京城里面的数十万百姓实际上已经崩溃了,最后的疯狂就要来临。

一旦数十万百姓疯狂起来,必定是见人就杀,甚至当街啃噬活人。万一到了那个程度,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如何才能避免发生此类事件?成为大宋君臣更加伤脑筋的严重问题。

经过三天的扯皮,朝堂上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高招”:不再恪守春节放关扑三日的规定,允许民间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开设赌场,让数十万百姓有更多娱乐消遣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