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杜如晦升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提上去的时候。
对于自己的待遇,杜如晦并不如何惊讶,像他这样一直为皇帝效命的从龙之臣,要是不能飞黄腾达才是怪事情。尚书仆射的位置,其实就是给他和长孙无忌等少数几个人准备的。
淡然的起身拱手施礼后,杜如晦笑道:“既然陛下觉得微臣合适,那微臣就担任尚书仆射吧,只是,兵部尚书接替之人,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敲敲太阳穴,李世民无奈道:“朕打算让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当初他在高昌胡作非为,回来以后,被朕剥夺了所有的差事,如今闲赋在家,听说脾气很是爆裂。到底是朕忠心的臣子,朕也不能就这么让他退出朝野啊。”
杜如晦微微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就他看来,像侯君集这样的人,就不应该跟他讲什么情义,害群之马还是远远驱逐才是上策。不过,既然这是皇帝的安排,他还是不要多嘴的好。高位可不是谁都能坐上来的,舒适之余,跌下去也会摔得很惨。
重新坐到锦墩上,杜如晦拱手道:“陛下,事实上,有一件事微臣一直想起草一份折子跟您说说,只是考虑到您多半会反对,也就一直没上奏。如今此处只有我们君臣二人,微臣说一说,您听一听如何?要是说错了,您一笑而过就好。”
“爱卿但讲无妨!”
李世民也很好奇,朝中像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要是决定起草奏折上奏的事情,只可能是极度重要的事情。而他选择在这里私聊,还透露说多半会反对,那就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思虑再三,杜如晦才开口了:“陛下,郑州之事,可以看出地方都督的职权虽然在,但是没有用于实处的机会。除了叛乱等紧急事态,他们都没办法真的调兵、发兵。只不过是一处匪寨而已,堂堂郑州都督还要等太子抵达,借着保护太子和皇后的机会,趁机发兵。微臣觉得,他们的职权有些过于衰弱了吧,如果能多分派给他们一些权力....”
说到这里,杜如晦担心的看向皇帝。这样的话,本来是不适合向皇帝进言的,不过这个问题如今已经呼之欲出了,在离开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前,他还想最后为军方说句话。这样的行为或许有点可笑,但这就是操守。
果然,皇帝的表情很难看,也有了发怒的迹象。但是,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又平静了下来,吩咐过来送茶的宦官分杜如晦一杯,然后拿着茶杯说:“这个问题朕也见到了,不过,自贞观以来,兵权全部集中,这样的情况下,李孝常、长孙敬业等人依旧有谋反之心,可见兵权不宜分散。地方自主权过弱是坏事,但是过强是更糟的事情。
天下兵州,能够拥有一些自主权的,只有边塞和重要的州府。寻常的都督一类,权力还要压缩。至于怎么做,朕自有思量,等要决定施行的时候,会跟你们商量的。”
杜如晦偷偷松了一口气,看样子皇帝没有多想,这就好。至于中央集权,本来就是行之有效的预防叛乱的好办法,只要皇帝有分散一些必要权力的心思就好,其余的,就不是他这个臣子应该多加干涉的了。
从桌案上拿起写好的诏书,吩咐宦官递给杜如晦,李世民道:“尽早让红翎急使将这个发出去,至于命令地方都督刺史放手施为的命令,你兵部就能发,趁着这个硝烟暂歇的时间段,咱们还是尽早把内患解除吧。不彻底去除大唐土地上的这些毒瘤,又何来的万世基业可言?”
扫了一眼诏书上的命令,杜如晦顿时微微一笑,拱拱手就离开了。
在火药武器的事情上,也就军方的几个将领敢说一嘴,余下的,生怕牵扯上一点关系。亲率两千人重挫吐蕃十万军队,虽有地利的因素在内,但也从侧面证明了火药武器的可怕。都知道火药武器用于实战比放响听要好,但是没人敢这么提议。
第(3/3)页
提上去的时候。
对于自己的待遇,杜如晦并不如何惊讶,像他这样一直为皇帝效命的从龙之臣,要是不能飞黄腾达才是怪事情。尚书仆射的位置,其实就是给他和长孙无忌等少数几个人准备的。
淡然的起身拱手施礼后,杜如晦笑道:“既然陛下觉得微臣合适,那微臣就担任尚书仆射吧,只是,兵部尚书接替之人,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敲敲太阳穴,李世民无奈道:“朕打算让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当初他在高昌胡作非为,回来以后,被朕剥夺了所有的差事,如今闲赋在家,听说脾气很是爆裂。到底是朕忠心的臣子,朕也不能就这么让他退出朝野啊。”
杜如晦微微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就他看来,像侯君集这样的人,就不应该跟他讲什么情义,害群之马还是远远驱逐才是上策。不过,既然这是皇帝的安排,他还是不要多嘴的好。高位可不是谁都能坐上来的,舒适之余,跌下去也会摔得很惨。
重新坐到锦墩上,杜如晦拱手道:“陛下,事实上,有一件事微臣一直想起草一份折子跟您说说,只是考虑到您多半会反对,也就一直没上奏。如今此处只有我们君臣二人,微臣说一说,您听一听如何?要是说错了,您一笑而过就好。”
“爱卿但讲无妨!”
李世民也很好奇,朝中像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要是决定起草奏折上奏的事情,只可能是极度重要的事情。而他选择在这里私聊,还透露说多半会反对,那就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思虑再三,杜如晦才开口了:“陛下,郑州之事,可以看出地方都督的职权虽然在,但是没有用于实处的机会。除了叛乱等紧急事态,他们都没办法真的调兵、发兵。只不过是一处匪寨而已,堂堂郑州都督还要等太子抵达,借着保护太子和皇后的机会,趁机发兵。微臣觉得,他们的职权有些过于衰弱了吧,如果能多分派给他们一些权力....”
说到这里,杜如晦担心的看向皇帝。这样的话,本来是不适合向皇帝进言的,不过这个问题如今已经呼之欲出了,在离开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前,他还想最后为军方说句话。这样的行为或许有点可笑,但这就是操守。
果然,皇帝的表情很难看,也有了发怒的迹象。但是,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又平静了下来,吩咐过来送茶的宦官分杜如晦一杯,然后拿着茶杯说:“这个问题朕也见到了,不过,自贞观以来,兵权全部集中,这样的情况下,李孝常、长孙敬业等人依旧有谋反之心,可见兵权不宜分散。地方自主权过弱是坏事,但是过强是更糟的事情。
天下兵州,能够拥有一些自主权的,只有边塞和重要的州府。寻常的都督一类,权力还要压缩。至于怎么做,朕自有思量,等要决定施行的时候,会跟你们商量的。”
杜如晦偷偷松了一口气,看样子皇帝没有多想,这就好。至于中央集权,本来就是行之有效的预防叛乱的好办法,只要皇帝有分散一些必要权力的心思就好,其余的,就不是他这个臣子应该多加干涉的了。
从桌案上拿起写好的诏书,吩咐宦官递给杜如晦,李世民道:“尽早让红翎急使将这个发出去,至于命令地方都督刺史放手施为的命令,你兵部就能发,趁着这个硝烟暂歇的时间段,咱们还是尽早把内患解除吧。不彻底去除大唐土地上的这些毒瘤,又何来的万世基业可言?”
扫了一眼诏书上的命令,杜如晦顿时微微一笑,拱拱手就离开了。
在火药武器的事情上,也就军方的几个将领敢说一嘴,余下的,生怕牵扯上一点关系。亲率两千人重挫吐蕃十万军队,虽有地利的因素在内,但也从侧面证明了火药武器的可怕。都知道火药武器用于实战比放响听要好,但是没人敢这么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