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起过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了。如果此时还在工地,他多半也会忽略掉苏媛的话。但是现在不在那里,反而看得更开了。
论专业,他和李泰无论如何也比不过阎立本他们,留在现场,最多就是出点主意,但是这些主意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再者,大概就是亲民了。每天他们三个出现在工地,让民工们看到,都会引来一阵欢呼。一次两次还成,时间久了,怎么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既然大多数人眼中,“亲民行为”像是作秀,就没必要做的太多,多了容易让人恶心。对登州民夫来说,只要钱到位就够了。谁有心情整天看到太子,然后更加卖力的干活儿?
还是一起过过年吧,老祖宗既然留下了“新年”这个节日,终究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
写完信,放下笔,再回过头的时候,苏媛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这妞儿竟然半盖着被子,偏殿因为有“暖气”,所以很热。一袭纱衣,半解状态,虽然没有蕾丝花边,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充满了诱惑。
好家伙,这让人怎么忍?
小承乾才要奋起发起抗议,却又不得不老实了下去。想起吴王妃齐氏的经历,李承乾觉得还是为她再忍两年比较好。年纪不够的情况下生孩子,真的跟走鬼门关差不多。特别是在这个医疗并不先进的情况下,一旦听到稳婆“保大保小”的问题,李承乾觉得自己一定会疯的。
老老实实的上床,老老实实的睡觉。男人家嘛,还是要有责任心点。
第二天,不到晚上,李泰和李恪就赶了回来。这下,两个儿子顺带一个李恪都回来过年了,长孙顿时收获了二点二倍的快乐。本来她也准备将就着过年算了,但是人一多,就有了心情。于是,本来沉寂的行宫,顿时热闹起来。宫女宦官们被使唤的像是驴子一样,开始走街串巷的采办过年要用到的东西。
如果是原本的登州的话,冬天海面冻着,能买到的只有咸鱼,活鱼都非常少见。但是此时的登州不一样,天南海北的物资,在这里都能买到。而且因为是皇家购买的原因,用不着走家串户的买,只是说一声,商人们就会把自己的货物送到行宫来。这可是在太子和皇后面前露脸的机会,只要自家的名字能被这二位得知,打个七八个折扣还是应该的。
李承乾也是这时候才发现登州已经不再是之前凉凉的样子,而是汇聚了好多的商人。商人群体的嗅觉极其灵敏,打从他从长安出来开始,商人的目光就紧紧跟随。如今他停留在登州过冬,还开始建造造船厂,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到登州要繁荣起来了。不管是在造船方面发展起来,还是海运、河运方面变成一个大港口,都能让登州在山东道的各个州府间脱颖而出。
早到的吃肉,晚到的汤都喝不到。所以,财大气粗的商人,都扛着花钱打水漂的风险,将产业部分转移到了登州来。
他们的所为注定是明智的,现在登州的地价跟白送一样,而以后,势必会超过汴州,直追扬州。要是有一两个无良的地产商人搅和一下,直逼洛阳都不是问题。
大唐没有职业的地产商人,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李承乾拍手称庆。
二十七开始,行宫就开始陆续收到长安送来的物资。这些都是皇帝特意送过来的,当然,再多的物资,也比不过孙思邈一个人。
孙思邈的到来,让李承乾彻底放下心来。如果说之前他还在为长孙的生产担心的话,孙思邈的到来就像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收到圣旨的时候,老道我正在医学院整理医案。自长安过来,一路日夜不休,船队都挂满帆前进,好几次都差点撞船翻船....”
讲述完旅程的凶险、给长孙号脉确定没事儿以后,孙思邈就一头扎进了登州集市。皇帝的圣旨只是他过来的原因之一,真正让他打算动程的,是对海边药材的好奇。
第(3/3)页
了。如果此时还在工地,他多半也会忽略掉苏媛的话。但是现在不在那里,反而看得更开了。
论专业,他和李泰无论如何也比不过阎立本他们,留在现场,最多就是出点主意,但是这些主意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再者,大概就是亲民了。每天他们三个出现在工地,让民工们看到,都会引来一阵欢呼。一次两次还成,时间久了,怎么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既然大多数人眼中,“亲民行为”像是作秀,就没必要做的太多,多了容易让人恶心。对登州民夫来说,只要钱到位就够了。谁有心情整天看到太子,然后更加卖力的干活儿?
还是一起过过年吧,老祖宗既然留下了“新年”这个节日,终究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
写完信,放下笔,再回过头的时候,苏媛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这妞儿竟然半盖着被子,偏殿因为有“暖气”,所以很热。一袭纱衣,半解状态,虽然没有蕾丝花边,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充满了诱惑。
好家伙,这让人怎么忍?
小承乾才要奋起发起抗议,却又不得不老实了下去。想起吴王妃齐氏的经历,李承乾觉得还是为她再忍两年比较好。年纪不够的情况下生孩子,真的跟走鬼门关差不多。特别是在这个医疗并不先进的情况下,一旦听到稳婆“保大保小”的问题,李承乾觉得自己一定会疯的。
老老实实的上床,老老实实的睡觉。男人家嘛,还是要有责任心点。
第二天,不到晚上,李泰和李恪就赶了回来。这下,两个儿子顺带一个李恪都回来过年了,长孙顿时收获了二点二倍的快乐。本来她也准备将就着过年算了,但是人一多,就有了心情。于是,本来沉寂的行宫,顿时热闹起来。宫女宦官们被使唤的像是驴子一样,开始走街串巷的采办过年要用到的东西。
如果是原本的登州的话,冬天海面冻着,能买到的只有咸鱼,活鱼都非常少见。但是此时的登州不一样,天南海北的物资,在这里都能买到。而且因为是皇家购买的原因,用不着走家串户的买,只是说一声,商人们就会把自己的货物送到行宫来。这可是在太子和皇后面前露脸的机会,只要自家的名字能被这二位得知,打个七八个折扣还是应该的。
李承乾也是这时候才发现登州已经不再是之前凉凉的样子,而是汇聚了好多的商人。商人群体的嗅觉极其灵敏,打从他从长安出来开始,商人的目光就紧紧跟随。如今他停留在登州过冬,还开始建造造船厂,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到登州要繁荣起来了。不管是在造船方面发展起来,还是海运、河运方面变成一个大港口,都能让登州在山东道的各个州府间脱颖而出。
早到的吃肉,晚到的汤都喝不到。所以,财大气粗的商人,都扛着花钱打水漂的风险,将产业部分转移到了登州来。
他们的所为注定是明智的,现在登州的地价跟白送一样,而以后,势必会超过汴州,直追扬州。要是有一两个无良的地产商人搅和一下,直逼洛阳都不是问题。
大唐没有职业的地产商人,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李承乾拍手称庆。
二十七开始,行宫就开始陆续收到长安送来的物资。这些都是皇帝特意送过来的,当然,再多的物资,也比不过孙思邈一个人。
孙思邈的到来,让李承乾彻底放下心来。如果说之前他还在为长孙的生产担心的话,孙思邈的到来就像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收到圣旨的时候,老道我正在医学院整理医案。自长安过来,一路日夜不休,船队都挂满帆前进,好几次都差点撞船翻船....”
讲述完旅程的凶险、给长孙号脉确定没事儿以后,孙思邈就一头扎进了登州集市。皇帝的圣旨只是他过来的原因之一,真正让他打算动程的,是对海边药材的好奇。